?
"11月12日,科技部发布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》,“七大农作物育种”作为6个试点专项之一纳入进来,即水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棉花、油菜、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。
“七大农作物育种”专项部署五大任务,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、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、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、重大品种选育、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,将围绕种质创新、育种新技术、新品种选育、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,重点突破基因挖掘、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,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,创制优异新种质,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,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%,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,推动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%提高到50%。
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方向任务共15个项目,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任务方向的“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”和“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”等2个项目;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任务方向的“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、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、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、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、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、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、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、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”等8个项目;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任务方向的“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、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、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、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和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”等5个项目。
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,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、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、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。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-2020年12月31日。按照国发64号文件关于先期启动5-10个试点专项的要求,科技部、财政部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凝练形成了“干细胞及转化研究”、“数字诊疗装备研发”、“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”、“新能源汽车”、“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”、“七大农作物育种”6个试点专项。
另据农业部网站消息,11月26日农业部将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会议,旨在总结交流种子工作深化改革支持种业创新的进展做法,研究部署落实《南繁规划》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,贯彻新修订《种子法》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点工作,进一步推动国办发109号文件贯彻落实。
附:“七大农作物育种”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
作物名称
|
约束性指标
|
预期性指标
|
水稻
|
创建水稻杂种优势类群;研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;培育水稻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8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5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。
|
玉米
|
创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;研制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“三高”自交系15份以上;培育玉米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8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5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。
|
油菜
|
创建油菜杂种优势类群;研制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;培育油菜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8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5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。
|
棉花
|
创建棉花杂种优势类群;研制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;培育棉花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10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40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5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。
|
大豆
|
创建大豆杂种优势类群;研制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新型不育系10份和恢复系15份以上;培育大豆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12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0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。
|
小麦
|
创建小麦杂种优势类群;研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、新方法10项;创制优良亲本50份,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;培育小麦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,比对照品种增产15%以上;示范推广面积15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?;と?/font>20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。
|
蔬菜
|
研制主要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8项,创制优良亲本材料50份,其中优良不育系10份,优良自交亲和系及雌性系20份;培育优势蔬菜杂交新品种30个,比对照品种增产8%以上,示范推广100万亩以上。
|
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0项;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。
|
序号
|
姓 名
|
单 位
|
职称/职务
|
1
|
万建民
|
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
|
教授
|
2
|
戴陆园
|
云南省农业科学院
|
研究员
|
3
|
李云海
|
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
|
研究员
|
4
|
余四斌
|
华中农业大学
|
教授
|
5
|
马殿荣
|
沈阳农业大学
|
教授
|
6
|
孙其信
|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|
教授
|
7
|
李建生
|
中国农业大学
|
教授
|
8
|
赵团结
|
南京农业大学
|
教授
|
9
|
李文滨
|
东北农业大学
|
教授
|
10
|
宋美珍
|
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
|
研究员
|
11
|
吴江生
|
华中农业大学
|
教授
|
12
|
李云昌
|
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|
研究员
|
13
|
杜永臣
|
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
|
研究员
|
14
|
李国景
|
浙江省农业科学院
|
研究员
|
15
|
田冰川
|
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
|
副总经理
|
16
|
宋维平
|
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|
副总经理
|
17
|
张立阳
|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|
研究员
|
18
|
杨庆文
|
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
|
研究员
|
19
|
龚继明
|
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
|
研究员
|
来源:基因农业网